三个维度认识大学专业
新高考实施后,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。一种是以“院校专业组”为单位,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,另一种以“1个专业(类)+1个学校”为一个志愿,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。在这样的志愿填报模式下,了解大学专业显得尤为重要。如何从众多的专业中选择出适合孩子的方向,这需要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做好梳理和规划。
2024年3月,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、审批专业点217个(包括16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7个目录外新专业),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6个。教育部同步发布最新版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》,包含93个专业类,816种专业。
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是按“学科门类”、“专业类”、“专业”,三个层次来设置的,即一个学科门类下面设置若干专业类,一个专业类下面设置若干专业。搞清楚“学科门类”、“专业类”、“专业”,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,是很有必要的。
第一级称为学科门类。学科是高校教学、科研等的基本功能单位,是对高校人才培养、教育教学、科学研究等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。新专业目录中把学科划分为14大门类: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军事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。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。如经济学学科门类包含经济、财政、金融、贸易等领域的知识,工学学科门类包含机械、仪器、材料、电子、土建、地矿、化工、轻工纺织、航空航天、环境安全、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。
第二级称为专业类。专业类是在同一学科知识体系下,根据知识面侧重的不同而分解出来的不同专业类别。如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、工商管理类、农业经济管理类、公共管理类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、物流管理与工程类、工业工程类、服务业管理类等8个学科类。这些专业门类具有相同的理学特性,但相互之间又侧重不同的知识范畴。
第三级称为专业。专业比专业类更加具体,是在一个专业门类里派生出来的具体方向。一个学科内,可以组成若干专业。如土木类就包含土木工程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四个专业。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。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,横跨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两个学科。
基本专业一般是指学科基础比较成熟、社会需求相对稳定、布点数量相对较多、继承性较好的专业。特设专业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,在专业代码后加“T”表示。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一般是指那些专业性强,但是市场的人才需求不高,需要国家控制学生数量的专业(在专业代码后加“K”表示)。
了解了学科门类、专业类、专业的关系后,学生和家长首先需要对14个学科门类有宏观的认识。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、学科优势、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去深入了解。目前很多高校都是按照专业类招生,学生进入大学后,大一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,进入大二后则会细分专业发展方向。





9大基础学科解读









热门工科专业解读









人文社科类学科解读









毕业生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
数据显示,会计学、英语、土木工程、计算机类、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,近几年毕业生规模位居前十。这些专业就业方向如何?下图信息告诉你!









金融学是不是就是金融工程?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有什么区别?很多专业名称虽然相似,但学习内容、就业方向却大有不同!18组名称相似却大有不同的专业,填志愿前务必弄清楚,以免选错专业!







来源:山东考帮、学业桥、人民日报、网络汇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