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,较2024年增加43万人,创历史新高。这一数据反映了高等教育扩招与适龄人口增长的叠加效应,也凸显了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.2%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年龄段的失业率存在差异,其中16-2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相对较高,2025年8月该年龄段失业率曾达到18.9%。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(2025年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,创历史新高)以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。
一边是毕业人数,一边是失业率,不少专业入学前还是热门专业,等到毕业找工作时却已饱和甚至面临“红牌”。一些专业在大家眼里或许光鲜亮丽,实则可能隐藏着就业难的隐忧。下面,带大家了解一下毕业生过度饱和的四大专业:
Part.01法学专业
法考专业号称“天下第一考”,据司法部消息,刚刚结束的2025年法考报名93万余人。
自2020年起,法考通过率从23.5%逐年下降至17.3%,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,有的通过国考进入了公检法司系统,有的选择做一名律师。80%的淘汰率,未通过法考的毕业生单凭毕业证去找工作是非常难的。
因此,对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,有法律资格证书才算真正的毕业,才能真正地迈向社会。而且每年有大量法学专业毕业生,但市场需求有限,尤其是顶尖律所的机会更少。如果没有人脉资源,毕业生可能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,甚至需要从事与专业不符的低薪工作。所以法学也是本科红牌专业榜的“常客”。
Part.02心理学专业
心理学,作为研究生跨考的热门专业,不少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已跃跃欲试。每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,总有考生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想要填报心理学,却总被许多过来人劝退,他们以悔不当初的心情喊着“快逃”。心理学就业难,已是不争的事实,在“红牌专业”榜单中,应用心理学已经连续五年上榜。
近期,大学“本研倒挂”趋势逐渐初显这一新闻也登上热搜(点击查看),市场优先考虑的也是心理学专业研究生,本科学历开始逐渐贬值,即便是在以心理学出名的华南师范大学,该专业在我省录取分数也仅属于中间位置。
Part.03生物工程专业
除了以上两个的专业外,偏理科的最惨专业不得不提到生物工程专业。
作为大家公认的天坑专业,毕业前做实验,毕业后还做实验,实验室就是第二个家。但往往该专业的毕业生初入社会时都是很难找到工作的,而且工资还低,生物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在招聘研究人员的最低标准往往都是硕士/博士研究生。这个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继续考研,攻读博士,从事生物工程相关的研究,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985高校——大连理工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竟需进行补录,这也说明了该专业的招生与就业现状。
Part.0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
同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挑战。尽管所学知识对于化工或美妆产业十分重要,但这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,而且工资水平不高。与上面提到的生物工程专业一样,需要长时间呆在化工厂内进行工作,部分甚至会接触到有害物质,长时间工作下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大。薪酬低、压力大、环境苦三大因素直接劝退了不少求职的毕业生。
来源:山东考帮、高考直通车